2011年9月25日 星期日

正理?歪理?


日前學長跟落魄說,落魄不適合待在臺灣,因為落魄都會注意那別人不會注意的事

就是因為大家都不在乎、習慣了,都不想改變,這叫做固執與傲慢。

根據十六世紀毒理學之父帕拉塞爾斯(Paracelsus)指出:「所有物質都是毒物;沒有一樣物質不是毒物,只有正確的劑量才能區分毒物與良藥。」

就比如每天吃多種藥品導致銅中毒的事情。新聞

所以如果社會現在是處於每況日下的情況下的話,社會必須醒覺才能擺脫。

問題來了,社會是由「人」所組成的,若要社會醒覺「人」必須先醒覺,然而一個人的醒覺是不夠的,必須達到一定數目的「人」醒覺社會才會跟著醒覺,否則醒覺的「人」會反被社會的「猛獸」所傷吞噬。

東亞文化圈中,端午是個特別的日子。其中,在華語圈裡應該是要紀念古中國春秋時代詩人「屈原」的日子,雖然端午節未必是紀念屈原而成的節日,但屈原在此節日中也佔了不少的份量。

然而屈原為何會投江自盡而死?就是因為屈原看見自己的國家逐漸的被侵吞卻又無能為力。曾經官拜左徒兼管內政外交的屈原為何會無能為力?只因屈原二度被貶官流放。

千古流傳的舉世皆濁我獨清, 眾人皆醉我獨醒。」屈原名言,道盡了一代能臣感嘆。


屈原的故事就是一個「人」覺醒而社會沒有覺醒,「人」反被社會所吞噬的例子。


落魄並沒有那個能耐認為自己是個清醒的人,但如今的社會其實是一個接近一言堂的社會,是落魄這幾年來的「感覺」。


落魄的個性、想法與常人略有不同,所以落魄常常會有跟別人不同的想法訴之於口,在大多數的情況下,聽者大多都之以鼻加以反駁,反駁不過就斥之為歪理。


然而,什麼是正理?


正理在大多的情況是由許多人經年累月領悟出來的經驗法則。以史為鏡,可知興替。但歷史是由贏家所寫的,未必準確。經驗法則只能提供一個大概的情況而非絕對。


請想像如果在紙上畫上兩條直線,一斜一直。
隨著紙張的旋轉,直線會變斜線,斜線會變直線是必然的,但這兩條線本身並沒有改變,改變的是觀察的角度。


道理也是相同的。


或許有人會說站在正理的一方就不必改變角度,但首先如何得知自己是正理的一方?


無論斜線或直線,由線起點看線終點都是直線,旁邊那條都是斜線。


其次,只相信自己是正理不就如同井底之蛙般的狹義?


因此,不能只狹隘的畫地自封,必須接受不同的道理。


知易行難,每當落魄如此說時,往往只會被回一句『歪理始終是歪理」。


歪理始終是歪理嗎?看看日心說,一開始被是視為歪理,最終呢?


P.S.事物本身並沒有意義,直到人負以事物意義才有意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